8月28日在鞍鋼股份有限公司鲅魚圈鋼鐵分公司氫冶金中試基地采訪了解到,當日,綠電綠氫流化床氫冶金中試線實現連續穩定運行并進入投產階段。
所謂綠電綠氫流化床氫冶金,是指用綠氫替代焦炭,通過“綠電制氫-綠氫還原”短流程徹底重構生產鏈,從源頭替代傳統高爐碳還原煉鐵的過程,該過程可實現近零碳排放。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說,該項技術為鋼鐵行業提供低碳解決方案,破解行業轉型困局,有助于我國搶占氫冶金技術制高點。
渤海灣畔,數臺大風車迎風而轉,產生的綠電即刻被輸送至中試基地。記者在現場看到,與傳統中試線不同,氫冶金中試線規模大,共有制氫系統、造粒系統、還原系統及公輔系統四個系統組成。鞍鋼集團總工程師劉豐強向記者介紹,鞍鋼集團聯合64家相關單位開展關鍵核心裝備自研自產,目前,關鍵設備國產化率100%。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范川林介紹,流化床氫冶金技術具有鐵礦原料適應性高、突破顆粒粘結瓶頸、氫氣還原反應效率高、工藝設備完全自主化四大特點。目前,該中試線生產的直接還原鐵產品金屬化率達95%。“下一步,我們還將著手擴大規模,繼續推進50萬噸/年流化床煉鐵工業示范項目計劃。”